12个国家、22个国内城市、23个成都区(市)县积极参展,领先的农业“黑科技”、典型的农业园区发展模式、不断创新的涉农企业和农业品牌、奋斗的新农人代表齐聚一堂……近日,以“聚力三链同构 共建天府粮仓”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在四川成都举办,900余家展商携上万种全球好物,为超10万人次观众描绘出一幅开放、现代、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农业画卷。数据显示,展会期间共举办活动28场,现场销售额达300余万元,意向签约订单超2.68亿元,同期签约一批农产品贸易协议及农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协议金额达13.9亿元。
架起内外开放“大通道”
农博会集产业发展、开放合作、成果展示、品牌塑造、市场拓展、提振消费于一体,呈现农业全产业链,为观众体验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创新场景和新鲜视角。
在国际展区,澳大利亚知名品牌Karibee的嘉拉蜂蜜备受青睐。正在选购的市民张女士说:“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就很喜欢这个品牌,没想到在农博会上也能买到。”天然蜂蜜、优质乳品、清酒、科技蜂箱、智能滴灌技术……12个国家组成的国际展团携百余类特色农产品与农业科技产品集中亮相,生动呈现全球农业的多元风貌与创新活力。
国内展团同样精彩纷呈,22个城市带来的特色产品俘获了成都美食爱好者的心。湖北武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江城百臻”展团带来了洪山菜薹、汪集鸡汤等特色产品;广西展团展示了梧州六堡茶、永福罗汉果、钦州大蚝、北海南珠、天然香料等“桂字号”名特优产;作为成都农博会的“老朋友”,辽宁沈阳展团不仅带来优质稻米,还有酸菜、杂粮及多种精深加工食品……
随着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体现“天府之国”丰饶物产的优质好物正走向世界。在“农博好物·蓉品出川出海”主题馆,金堂羊肚菌、都江堰猕猴桃、邛崃黑茶、丹丹郫县豆瓣等成都人引以为傲的特产正向国际采购商与观众集中展示着成都农业的品牌魅力,凭借独特风味与优良品质,吸引了众多关注。
老产品融合新工艺、熟悉的食材混搭出新口味、把科技引入传统食材制作……“新老搭配”成为成都老字号和新锐品牌在展会上吸引客商的重要策略。伴随几代成都人成长的温江肥儿粉升级了配方与生产工艺,不仅推出适合婴幼儿的健康辅食,还开发出适合中老年群体的营养米粉;四川佑贝堂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把山药、茯苓、陈皮等食材经过科学配比融入面包坯,调配出山药草莓奶酪、陈皮橙香、茯苓南瓜等口味的蒸吐司产品;四川补小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将冻干工艺引入传统本草——冻干本草质地酥酥脆脆,不仅可以嚼着吃,还能遇水复鲜,泡水、泡茶、泡咖啡、泡牛奶皆可,让大家感受科技养生的魅力。
在农博会同期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德农业周活动现场,“川字号”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展示成为最大亮点。川茶品鉴区里,蒙顶山茶、峨眉雪芽等知名茶品依次陈列,茶艺师行云流水的冲泡技艺引得德国代表团成员驻足,醇厚茶香中传递着川茶文化的千年底蕴;川菜烹饪秀舞台前,星级厨师现场演绎回锅肉、麻婆豆腐等经典川菜的制作过程,翻炒间香气弥漫全场,让中外嘉宾直观感受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独特魅力;川果展示区则汇集了苍溪红心猕猴桃、丹棱不知火、新津黄桃等特色水果,色泽诱人的鲜果与精致的深加工产品,展现了四川果业的多元化发展成果。在非遗民俗与农旅融合展示区,实景还原的林盘小院、特色农产品文创包装,生动诠释了成都市新津区“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让嘉宾切实感受到“农有特色、游有看点、品有风味”的农业新风貌。
“蒲江猕猴桃红心品种‘红阳’正是上市的时候,味道真的巴适”“这款巡检机器人由我们新都企业自主研发,欢迎咨询采购”“这些农产品来自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国宝吃啥你吃啥,好安逸喔”……农博会上,成都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村红达人、非遗工匠们组成了一支特别的“选品团队”,直播教网友们如何买到成都当季、地道、高品质的农博好物,帮助网友足不出户选购地道川味。
业内人士表示,农博会通过聚焦农业全产业链、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蓉品出川出海”与促进消费升级,全景展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机遇,有效强化产业联动与区域合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绘就“未来农业”新图景
从田间到展厅,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农博会新都展区内的2款巡检机器人格外显眼。成都市新都绿控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巫元庆介绍,“这是我们在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受到全球关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目前已经收到12个国家的订单,它们都已经在新都的农业园区投入使用了。”
“可以将这2款机器人想象成坦克和小汽车。酷似坦克履带造型的这款巡检机器人,能攀越30度陡坡、涉水40厘米,适配山林、坡地等复杂环境。”巫元庆介绍,机器人搭载深度相机、多光谱相机及各类传感器,能对作物生长、病虫害、气象墒情等进行全维度监测。
“以往农药喷洒需要靠农户经验判断,如今机器人不仅能智能掌控农药喷洒时间、剂量,还能实现夜间巡逻、语音交互等功能。”巫元庆表示,成都在发展智慧农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高校多、人才多。我们的研发人员基本都是成都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从实验室到市场,最关键的就是实践。“成都有‘天府粮仓’的美誉,我们的新技术都是在那里完成试验,走向市场的。”在他看来,未来农业智能化将成为主流趋势,无人智慧化农场将越来越多。
展厅里,一辆外形酷似小型黑色坦克且能配套无人机使用的割草机器人也吸引不少人驻足。“这款履带式割草机器人是无人驾驶,遥控操作,适用场景包括果园除草、荒地垦拓、草坪修剪等。”成都极对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志强介绍,目前可提供割草定制化方案服务,“举个例子,同样8亩地,人工除草需要5天完成,工时费为每天160元,总共需要800元,但使用割草机器人1小时就能完成,整体费用在600元左右。”
据悉,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置农业科研院所主题展、农业园区首秀展等主题展区,各式农业“黑科技”、园区“镇园之宝”集中展示,逛展观众可以在这里一探未来农业的图景。
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带来了“家庭智能蔬菜种植机”,微型植物工厂搭载育种加速器让不会种菜的人也能实现阳台种植;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展出的巨型无人机能够轻松吊装农机、农具,飞越坡地、河谷等,增大田地利用率;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柑橘采摘外骨骼机器人”可为使用者上肢提供有效支撑,长时间操作也不容易感到疲劳和酸痛……随着一批融合人工智能与前沿科技的智慧农业装备的集中亮相,成都正以智能重构传统农事,展现出“未来农业”的新画面。
转载自中国食品报官网
2025-09-10
2025-09-08
2025-09-04
2025-09-01
2025-09-05
电话: (010) 6326 1234
邮箱:jtbgs@guoyunkongg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仰山公园2号楼b座东区
法律顾问单位:吉林睿旺律师事务所
张丹 15344366663